最近,《哪吒2》票房突破百亿,让“魔童”形象再度席卷全网,不少企业嗅到流量密码,用AI技术让哪吒在宣传视频中喊出“职等你来”“快来下单”等口号。然而,这类看似创意的营销背后,可能正悄悄踩中法律的“雷区”。

某公司视频号利用《哪吒2》形象制作的视频

你的“AI哪吒”可能侵犯了这些权利

(一)侵犯著作权

1.复制权——照搬形象=侵权

哪吒的独特造型(如烟熏妆、混天绫)若被直接复制到视频中,即便通过AI重新渲染,只要与原作实质性相似,便可能侵犯《著作权法》中的复制权。曾有某游戏公司因擅自使用“孙悟空”美术形象被判赔50万元,前车之鉴不容忽视。

2.改编权——魔改台词也危险

若让哪吒说出与电影无关的台词(如招聘广告),可能构成对原作的“二次创作”,这种行为需获得改编权许可,否则即便AI生成内容看似新颖,仍可能被认定为侵权。

3.署名权——隐去创作者=“偷名字”

若视频未标注哪吒形象的原作者(如电影出品方),可能侵犯署名权。某短视频博主就因抹去动画角色原作者署名,被法院判令公开道歉。

(二)侵犯商标权

光线传媒早已将“哪吒之魔童降世”“哪吒”文字及角色形象(如烟熏妆造型)在多个类别注册为商标(如第35类广告销售、第41类娱乐服务)。若企业在招聘视频中使用“哪吒”形象宣传自身服务,可能构成商标侵权。

天眼查上光线传媒就《哪吒2》申请的部分图形商标


二 侵权的代价——不止赔钱那么简单

1.民事纠纷风险

侵权方可能面临停止传播、赔偿损失(通常按侵权所得利润计算),情节严重者或面临行政处罚。2023年某公司因盗用“姜子牙”形象宣传,被判赔偿120万元。

2.商誉崩塌

企业若背上“盗用IP”的标签,可能引发公众抵制。此前某奶茶品牌因未经授权使用动漫角色,遭粉丝集体差评,品牌形象一落千丈。

3.刑事风险

若违法所得超5万元或传播量巨大,可能触犯《刑法》第217条“侵犯著作权罪”,最高可判7年有期徒刑。

三 AI生成内容——隐藏的“版权+商标”双重陷阱

1.训练数据“来路不正”

许多AI模型使用未经授权的影视素材进行训练,若生成的哪吒形象源自盗版《哪吒2》画面,使用者可能成为“间接侵权者”,(案例:某AI绘图软件因使用盗版图库训练,遭集体诉讼)。

2.“撞脸”风险防不胜防

即使AI生成的哪吒形象与电影版本略有差异,若保留了标志性元素(如烟熏妆、红绫),仍可能被认定为与光线传媒的注册商标构成近似,触发侵权风险。某设计师用AI生成“古风少年”形象,因与某动漫角色相似被下架。

3.“洗稿式”侵权更难察觉

AI可将多个受版权保护的元素(如哪吒发型+敖丙服饰)组合成新形象,这种“拼贴式创作”可能同时侵犯多个作品的改编权。

四 避坑指南——如何安全玩转AI营销?

1.官方授权是王道

联系版权方、商标权人(如光线影业)获取哪吒形象商用授权,费用通常根据传播范围协商。

2.原创设计划底线

若预算有限,可要求设计师参考哪吒风格创作全新角色,确保差异度超70%(司法鉴定常用标准)。

3.AI工具“验明正身”

选择承诺“训练数据合法”的AI平台,如Adobe Firefly(承诺仅用授权素材)、腾讯智影等。

4.法务审核

发布前筛查:

是否包含知名IP元素?

是否设计他人注册商标?

AI训练数据来源是否合规?

相似度是否超过合理范围?

... ...

五 结语

AI技术让创意触手可及,但法律的“乾坤圈”始终高悬。与其在侵权的边缘试探,不如用原创内容打造真正属于品牌的“IP神话”,毕竟,比蹭流量更持久的,永远是那份对创意的敬畏之心。

案件咨询
400-700-0148
* * * 发 送
* *
联系我们
020-66600890
greenleaflaw@126.com

法律咨询电话: 020-66600890

涉外业务咨询热线: 020-66600890

Read More About Us

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9634号

    关闭